(资料图)
中方两部门共同宣布出口管制措施,关键时刻,俄沙两国联手力挺,不到24小时,美企开始主动服软。中方到底宣布了怎样的出口管制措施?俄沙两国又究竟是如何力挺的?
据报道,日前,商务部、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,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,将对镓、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该公告正式实施的时间为2023年8月1日。正所谓“字少事大”,公告一经发布,就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。
众所周知,镓、锗都是重要的稀有金属,早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名录中。不管是镓还锗,都是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,在目前新兴的科技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。从全球产量来看,中国的镓、锗产量最高,其中,全球已经探明的镓储量只有区区27.93万吨,而中国的储量就多达19万吨,近70%的储量都在中国。而金属镓被称为“半导体工业新粮食”,全球总消费量的80%都被应用到半导体行业中,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。
此外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锗生产国,近10年来全世界68.5%的锗都是由中国供应的,它可以被广泛应用到高精尖科技产业中,包括半导体、核物理探测、太阳能电池、航空航天测控等多个领域。由此可见,无论在镓和锗的储量还是出口上,中国都占据主导地位。不少人担忧,如果中方减少对镓和锗的出口,可能会使相关产品价格上涨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久前,美国联合荷兰加码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,荷兰宣布将部分光刻机等半导体相关产品纳入出口管制,该管制措施将于9月1日生效。而美国则宣布将部分中企纳入“实体清单”名录,并停止向中国出口部分芯片产品。这一套“组合拳”下来,将进一步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。对此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,“美国为维护自身全球霸权,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,滥用出口管制措施,甚至不惜牺牲盟友利益,胁迫拉拢其他国家对中国实施半导体打压围堵,人为推动产业脱钩断链,严重损害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,中方对此坚决反对。”
有外媒认为,在美国联合荷兰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制裁的关键时刻,中方突然宣布对镓、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这无疑是对美方的反制,同时也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,那就是面对美国单方面制裁时,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,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。但针对这一说法,近日,中国外交部已经进行了明确否认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公开对外表示,“中国政府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是国际的通行做法,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国家。”
而就在中方宣布出口管制措施之后,关键时刻,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也在第一时间联手力挺中国,宣布为了共同维护国际原油市场稳定,将自愿额外减产日均100万桶原油的措施延长至8月底,且不排除后续还会继续延长的可能性。俄沙两国再度无视美国警告,宣布减产石油,这无疑将会使美国霸权主义面临巨大挑战,同时也说明“欧佩克+”成员不愿再容忍美国单方面任意操纵国际油价的霸道行为。
除此之外,面对中方宣布的出口管制措施,美企也不得不在24小时内主动服软。据报道,美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商AXT公司发表声明称,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将会立即着手申请许可证,希望能继续从中国购买镓和锗基板产品。AXT公司表示,“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必要的许可,并努力将对客户的任何潜在干扰降至最低。”
有评论认为,这说明中方的管制措施效果显著。一直以来,中方都在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。某些国家想要拱火挑事搞破坏,中方当然不会惯着他们。